【环球聚看点】“春困”来袭惹人倦 防范应对有妙招

春分节气后,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不少人这时候都会感到疲倦,浑身无力,容易打盹犯困,睡意绵绵,这就是市民日常提到的“春困”。3月21日,记者走访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了解“春困”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一到春天就犯困?有哪些简单妙招可以缓解“春困”?

“春困”产生的原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春困’看似是一个症状,其实是由于春天的气候日渐转暖,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增强,季节的交替给机体带来的生理性反应,加之春日乍暖还寒,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引发‘春困。’”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师宋南昌告诉记者,传统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很多人犯“春困”,多是因为冬天没“藏”好。

春天气温开始升高,人体毛孔、汗腺还有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开始旺盛,新陈代谢逐渐增加,身体本身耗氧量增多,大脑供氧就显得相对不足。大脑缺氧,心血不足,再加上这种温和天气的刺激会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人就容易出现疲劳、打哈欠等现象,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春困”。

哪些人更容易“春困”?宋南昌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人在没有休息好,或者是处于紧张劳累的状态下容易滋生“春困”,同时,体质弱的人由于身体免疫力差,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头痛、头晕、安静时白天犯困等现象。

专家提醒,若有严重的症状如嗜睡、经常疲倦乏力等,则需注意。可能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先兆,或有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如何缓解“春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碰到了前来就医的市民程喜云。“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打哈欠,晚上已经早睡了,睡眠时间充足,白天却仍然感到疲惫,尤其上午9时到10时这个时段,特别想睡觉。这样太影响工作了,今天来看中医,希望可以调理下身体。”程喜云说。

宋南昌告诉记者,像程喜云这样前来就医问诊的人有很多。“其实‘春困’是可以化解的,对于一般人而言,要预防和缓解春困,应顺应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循春季养生原则,早睡早起,提高睡眠质量,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白天的困倦。”宋南昌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春困”不是病,而是人类生理功能随自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春天里,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减少白天的困倦。晚上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诱发和加重春困,睡懒觉反而会越睡越困,越睡越懒。

同时,有氧运动可以促进阳气生长,消除“春困”。春天可多走出户外活动,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春困”也会缓解。比如清晨信步漫行、做操、跑步对于振奋精神十分有益。但春季乍暖还寒时,有氧运动时强度不宜太大。

缓解“春困”,也应适当坚持午睡。“午睡应顺其自然,哪怕闭目养神也能减少疲劳。午休的时间应以半小时为限,午睡时间太长,容易使夜间对睡眠的渴望减少,破坏原有的睡眠规律。”宋南昌告诉记者,饮食调理也很重要。“春困”与人体蛋白质缺少、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可调节饮食来缓解“春困”,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鸡肉、花生等食物。(全媒体记者 胡彦思)

编辑:李昱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