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AI 被员工视为“自掘坟墓”,Adobe 做错了吗

在 2023 年,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几乎已然成为了业内的共识,而 ChatGPT 等 AI 大模型的出现,也让这个曾经冷却的赛道再次重新火热了起来。如今,不仅仅是微软、谷歌、Meta、百度、阿里等科技巨头在探索 AI 的商业化潜力,甚至就连圈外人也开始 "All in AI",其中最激进的或许就要数设计软件巨头 Adobe 了。

然而对于公司发力 AI 的决策,Adobe 的部分员工却持反对意见,甚至认为领导层此举是在自掘坟墓。一位匿名的 Adobe 高级设计师最近在内部平台上就宣称,他认识的一家广告公司正计划缩减平面设计团队的规模,主要是因为 Adobe 在今年 3 月推出的 AI 工具 Firefly 效果过于惊艳。

这部分 Adobe 的员工认为,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 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 等专业软件,涵盖数字影像处理、排版设计、视频编辑等多个领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创意工具才是 Adobe 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但相关 AI 工具则正在逐步绞杀它曾经的核心用户群体。而关于 AI 是否会蚕食 Adobe 企业用户业务的利润,也更是成为了他们疑虑的焦点。


(资料图)

没错,AI 能帮助企业实现效率升级的愿景,在当下这个降本增效大行其道的市场环境下,确实已经出现了企业用 AI 代替部分人工的情况。在过去数十年中,Adobe 的主要客户都是以各类设计师为主,但如今融入 AI 技术的 Adobe 旗下产品反而让设计师开始失业了。

要知道,目前 Adobe 最核心的收入来自于订阅服务业务,因此用户规模无疑是该业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这也反映出 Adobe 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其订阅用户数量的增长。毕竟在版权大棒之下,企业用户就需要为员工订阅 Adobe 的 Creative Cloud 服务。

但在有了 Adobe Firefly 后,企业用户需要雇佣的人员就可能会变少,连带着要付费订阅 Creative Cloud 服务数量也将相应减少。现在的问题就是 Adobe Firefly 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产品,而是依托于 Adobe 现有的产品矩阵,相关功能也都是融合在 Photoshop、After Effects 等软件中。这所造成的结果,就是 Adobe 的 AI 工具已经在事实上让企业用户缩减了订阅规模,但 AI 工具的变现暂时却还停留在 PPT 上。

甚至在 Adobe 方面刚刚发布的 2023 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中,该公司也只是表示 AI 对业务的提振将在第三、第四季度财报中进一步体现,也就是说 AI 产品的成长性暂时未能得到业绩的验证。

但与部分员工的反对意见不同,Adobe 拥抱 AI 的这一决策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自今年以来,该公司的股价已累计上涨近 46%。

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的云计算时代,诞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 Adobe 算得上是少数从未掉过队的软件大厂,而积极转型、追逐新的潮流也被外界认为是其得以长盛不衰的秘籍。

早期 Adobe 依赖销售软件拷贝发展成为了知名的软件巨头,而进入新世纪后,在买断制不被消费者所喜的环境下,其大刀阔斧的转型销售订阅服务,并且这一决策也使得其自 2012 年决定转型至今,市值已经翻了好几倍。

这样来看,如今 Adobe 追逐 AI 只不过是故技重施。更为重要的是,Adobe 股价增长背后的逻辑,是资本市场在软件层面找到了一个对标 AI 硬件概念代表者 NVIDIA 的标的,市场也更倾向于相信,AIGC 将会带来的业绩增量并非空谈。

那么问题就来了,AIGC 究竟会不会为 Adobe 带来新的业绩增长呢?答案是这件事大概率会发生。

Adobe" 全家桶 " 之所以被称为生产力工具,除了本身出色的产品力之外,较高的上手门槛也导致只有经过相应学习的人才能有效利用它来完成各项工作,可以说熟练使用 Adobe" 全家桶 " 是一项技能。这一现实也限制了 Adobe 订阅服务的销售,毕竟一款价格昂贵、又难以使用的软件,自然只有需要用它来挣钱的人才会购买,普通人更可能会选择去使用盗版。

但 Adobe Firefly 的出现,极大降低了普通用户使用 Adobe" 全家桶 " 的门槛。其中以 Photoshop 为例,在 Adobe 此前发布的最新版 Photoshop 24.5 中,就上线了由 Adobe Firefly 支持的 "Generative Fill"(生成填充)工具,用户在选中指定的选区后,将自己的创意通过文字输入到文本框中,软件便会通过对自然语言的分析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这也就意味着,以往相对复杂的无痕擦除、换背景、去杂色、抠图、预设等操作,现在只需要输入几个字就行,成为 Photoshop 大神已经用嘴就行了。而 AI 技术也已经被 Adobe 证明,将会极大程度降低用户使用其相关产品的门槛,因此这就势必会让此前因为相关技能不够、而放弃使用这类产品的消费者转而购买订阅服务。毕竟 Adobe 在数字创意领域,有着业界最为丰富的数据集、基础模型和全端产品组合。

除了用 AI 工具获得订阅用户的增长之外,有市场调研机构发现,类似 Spotify、Duolingo、Notion、金山办公、科大讯飞等企业在推出 AI 产品后,纷纷开始提高相关服务的订阅价格。也就是说 AI 带来效率革命、而订阅用户为效率提升付费,这一逻辑再直接不过了。

或许 Adobe 的部分员工对 AI 心存疑虑,但该公司高层却坚定不移的要转型 AI,造成分歧的可能就是双方眼界的差距。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关键词: